首页 > 新闻资讯
竞技宝电脑版网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【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忆无锡质量故事】80年代回忆——不惧艰苦车间里学“专业”共同见证质监成长“印记”!

来源:竞技宝电脑版网页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7 08:02:11 

  1978年到2018年的中国,经历了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改革。波澜壮阔的40年里,中国在巨变中走向新时代,中国质量也不断提升,迈向质量时代。辉煌40年,无锡质量事业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,也大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。在这座崇尚“百年锡商、至诚卓越”质量精神的城市中,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质量工作者,不管是在企业还是百姓人家,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质量故事、令人激动振奋的质量经历。

  “还差15天,我才满15周岁呐,就进了标准计量所!那一天是1971年10月12日。”

  忆及当年自己参加质监工作的经历,顾世平心情有些激动。对于已经退休两年的他来说,质监工作可是倾注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无数心血。

  一条煤渣路通往一栋两层小楼就是当时的无锡市标准计量所,东侧半幢楼是向市房管局租的房子,西侧才是标准计量所自己的,楼前则是市自来水公司堆放自来水管的小院。1971年10月,顾世平与当时无锡10多名来自全市各学校的同学,在初中毕业时,作为知识分子被统一分配到了当地的企业等。由此,他也成为无锡市标准计量所的第三十三名职工。

  那时候,所里因为发不出工资,就近用芦苇搭起几个棚子,成立了一个实验工厂,用最简单的设备,制作一些扭簧比较仪及角度块规等计量器具出售。我就跟着师傅们学习车工等金加工技术,逐渐积累起标准计量方面的专业知识。苦干几年,我们后来又生产了布洛两用硬度计和冲击试验计等中型计量器具。实验工厂的产品在全市甚至全国大受欢迎,不仅直接改善了无锡各生产工厂的标准计量条件,还让标准计量所能够积累资金盖楼,建起不少实验室以及职工宿舍,购买计量设备。这一巨大变化在当时的全国标准计量系统轰动一时,就连国家计量局的领导都前来考察,无锡市标准计量所也成了全国计量系统先进单位。

  1980年4月,经市政府批准,无锡市标准局成立,归口市经委领导。同年7月,更名为标准计量局,升格为市政府工作部门。

  80年代前几年,质监工作主要集中在标准计量这一块,我们就从长度以及力学、电学三个方面钻研计量业务。那时,工作条件简陋,局里基本上没什么专业设备,再加上无锡的企业数量也不多,发展规模有限,我们搞标准计量监督管理,主要就是派人骑车去各厂,找到厂里的计量仪器,再到仓库里现场检验产品。

  八十年代初职工的生活条件普遍艰苦,一个月十几块钱工资,也让顾世平颇感压力。

  就想吃肉!记得刚结婚后的一天,他上班出门前,在锅上炖了肉,原想着中午回来享受一回。结果因为加班晚了,回家一看,炉子烧坏了,锅烧漏了,肉也烧成炭了,我和老婆都伤心的想哭。

  在同一间会议室,姚凤花也接受了记者采访。1962年年底出生的她,从小就聪慧刻苦,小时随父母下放盐城,1978年底全家回到无锡老家,她独自一人留在盐城备考大学,积极准备了半年,于1979年考上了当时的轻工部直属院校——无锡轻工业学院,就是如今的江南大学。

  当初,老师让报发酵专业,我听说是学习研究发酵的,那不就是做大饼、油条嘛,心里就不太愿意,就报了日用化工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专业主要是搞生物工程的,现在我们学校这个专业的很多校友在茅台、五粮液等作技术骨干呢。当然我们日用化工专业在同行中也是名列前茅的。

  1983年,姚凤花大学毕业后,被分配到无锡市郊区工业局,然后到工业局下属的无锡江南新技术开发公司报到——当时,那里的产品质量监管是工业局的一个职能。此时的无锡,跟全国各地一样,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发展,但技术力量薄弱,区政府便重点招入一些专业技术人才,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艺、产品质量控制等问题。3年后,区里又以江南新技术开发公司技术力量为基础,成立了专门的产品质量检测鉴定机构。这样,姚凤花便成为郊区产品质量检验所的一员,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质监生涯。

  我们所成立时的那个老院就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对面,是在一家仪表厂内划拨了几间屋子给我们使用的。当时,因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,所里还从全国选调了不少专业人才,他们都是当初从上海、南京等地支持国家三线建设重点企业的专家,对我们帮助很大。后来,市里和郊区合并,标准计量所和质检所又分分合合,多次进行过机构改革。

  回忆起当年的情况,姚凤花心情有些激动。原来,1983年的一天,她和一个同事骑车去无锡的马山工作,马山离市区要20公里,所以早早吃过中饭就出门,没想到大半天下来,天色已晚,一路竟然找不到吃饭的地方。当时的无锡,跟其他地方一样,尚未出现私营的商业餐饮店等,乡镇就连公共食堂也难见到。

  一直到天黑,我们骑着车回到郊区河埒口(区政府所在地)以后,才找到一个馄饨店,赶紧要了4屉小笼包子,端来张口就吃,当时真是快饿死啦!

  进入80年代中期后,无锡市的质量监管机制陆续经过几次调整,标准计量所和质检所分分合合,而执法稽查支队也正式挂牌成立了。

  支队有6个人,其中5个是新招进来的。前些年,因为标准计量工作更多地属于技术领域,大家一直都穿那种白大褂、蓝大褂的工作服。出于执法工作的正规化考虑,局里从市场上订制了一种黄色风格的工作服,又从附近工商所借了一些暂扣证和执法文书。有了这些,支队便开始深入乡镇企业等进行检查和办案,打假工作随之慢慢开展起来。

  那时候,我印象最深的,就是自己亲手买的那对白金坩埚啦!搞质量检测,离不开专业设备。刚开始时,我们只有一些简单的装备,一辆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。化验室也只有一点最基本的专业器具,比如酸度计、光度计等,天平秤也就是那种万分之一的普通类型。

  大门外的那条石子路挺难走的呐!当时,我刚休完产假,一个人找单位大门就找了半天。1988年,区政府对标准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,便在梁青路上盖了一幢5层大楼给我们,当时标准计量所跟质检所是合并在了一起的。整个5层都划为质检化工,纺织专业检测区,所里很快便建起了化学实验室、纺织实验室,后来又建立了电器实验室、机械实验室等。

  据介绍,当时的无锡,轻工、化工、纺织、电器、机械等生产企业大量出现,对于产品质量的检测需求迅速增加。同时,对于金属材料的检测,有一定的专业要求,必须先把检样熔解开,才能放到仪器上进行检测,而一般的容器对于强酸强碱又扛不住。这样,用于熔解金属的铂金坩埚就成为必需品。

  那对铂金坩埚,要1万多元呢,是当时我们最贵的东西!心痛死啦,一直当宝贝!由于太金贵,我们一直都是要求放到专门的保险柜里保存的,一人管钥匙,另一人管密码。

  后来,我们的条件又不断改善,进入90年代以后就更好了,专业检测设备更是大变样!实验室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,办公条件方面,每个办公室电话、饮水机、电脑都逐渐配上啦。